宣传视频
图书馆
当前位置: 和记官网·(中国区)官方网站 > 部门网页 > 图书馆和记平台千万别小看这个战略储备库,历史上就曾由于战争、自然灾害等因素,大量文献都被毁掉。当然也有人为原因,例如远有秦始皇焚书坑儒,近有日本投了六颗炸弹,炸毁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关——上海商务印书馆!这也如韩永进馆长在采访中对吴小莉所说的:
2018年,一个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建设项目花落河北承德,计划总投资近10亿元人民币。而它的选址也是经过大量科学调研和考证的。
我们也很好奇:承德的地形四面环山,很像是战略要塞的感觉,未来这些馆藏是否会在地下才更安全?
对,地下二至四层是我们的库房。就像你说的,选址承德这个地方,一方面考虑到它的物理条件非常好,它不是在地震断裂带上;我们对水文、地质、气象,包括极端气温都做了全面科学地考虑;另外,我们叫做“文脉相连”,就是我们文津阁的《四库全书》就是从承德避暑山庄来到中国国家图书馆的。
采访中,韩永进馆长带着小莉来看国家图书馆的镇馆之宝——《四库全书》。大家还没走进房间,就能闻到一股浓浓的书香和樟脑香混在一起的味道。据馆长介绍,这里的温度和湿度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
而这个馆里的一个更为珍贵的宝贝是:这里有全世界仅存的一张司马光《资治通鉴》的手稿。据说司马光当初一共写了两屋子的稿子,但如今只剩下这唯一的仅有465个字的手稿。
采访前,我们的摄制团队曾试图拍摄司马光的手稿真迹,不过据说它两天前刚刚被“请出家门”用做研究,不适合过度“劳累”,所以这次我们也不方便打扰“老人家”啦!毕竟古籍经常曝光不利于它的保护哦!
不过为了满足我们的好奇心,馆长给我们展示了一副司马光手稿的复制品。据说从肉眼看,它和真迹几乎没区别。
说到古籍,不得不提的就是甲骨文。在韩永进馆长看来,甲骨文是中华文化传承的DNA。他告诉我们:目前全世界共有15万片左右甲骨,而国图存藏着3.5万片,其他要么分散在世界各地,要么存藏在中国的其他单位。就在15万片甲骨中,发现有字形的大概是4500-5000个,但我们只识读了不到2000个。
采访中,我们发现韩永进馆长只要一提到国图的馆员就特别骄傲,他说很多馆员都是各领域的专家!
早在1998年开始,中国国家图书馆就增加了一个新职能:为每年召开的全国“两会”提供咨询服务。20年来,国图两会服务几乎涵盖了所有人大代表团和政协委员界别,完成议案、提案相关专题咨询500多件。60年来,国家领导人的国务活动,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乃至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背后都有国家图书馆的珍贵文献做支撑,国图也因此成为中国最神秘、最权威的官方智库。难怪韩馆长满满的骄傲呢!
据说我们为党政领导人提供咨询的时候,通常对方要的资料挺急的,比如上午提出问题,下午就要提供资料;今天提出,明后天就得提供信息,我们是不是常常接到这样的信息?怎么样能够保障最快速度提交这些内容?
所以我为什么说我们的馆员不得了!他们平常每个人都是某一领域的研究专家,否则给你来了要求,你都不知道上哪去找!我们的馆员不仅仅是图书馆方面的专家,比如我们研究外交问题的,他本身是外交问题的专家,他更是外交文献专家,这是一个基本功。
第二个,接到这个任务,你这个理解要特别,因为党和国家的这些决策从来都在时间上要求特别急、要有时效性,所以他们连轴转、连夜加班属于家常便饭。
你知道咱们国家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吗?这部法律曾难产多年,据说20年前就有人张罗立法,但一路波折,为啥?韩馆长说:“时候未到”。
1998年时人民还处于富起来的阶段,那会儿对读书的需求没有这么强烈。根据国际图联的标准:每4万人要有一个公共图书馆,而我们国家是每40万人有一座公共图书馆。那时的社会主要矛盾不是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是解决GDP的发展。而今天我们进入新时代后和那时候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对读书学习的重视是因为国家发展到了这个阶段,也反映了我们的自信。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三毛
采访中,吴小莉问馆长建议放暑假的孩子们读什么类型的书籍,韩永进馆长建议:读点可以陶冶性情的闲书,这对考生来说正是读书的好时机。因为他已经抛弃了功利性目的,抛却了考试压力,可以为自己的兴趣读书,而且他尤其强调要读经典类书籍,人的最高的境界就是把读书作为自己人生的态度和生活的组成部分。
- 2024-10-21 中国知网(CNKI)7月大事记
- 2024-10-21 IOSAndroid苹果安卓
- 2024-10-21 洛阳市科技型中小企可免费查中国知网
- 2024-10-21 源海泛舟 中国知网+EMIS数据库试用
- 2024-10-01 南海学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