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视频
图书馆
当前位置: 和记官网·(中国区)官方网站 > 部门网页 > 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建于1952年7月,是一个大型综合性研究型公共图书馆,跻身于世界十大图书馆之列。上海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成绩斐然,众多资源库可供世界各地的读者在网问阅览。借高校图书馆发展论坛暨数字图书馆前沿问题研讨班举办之际,笔者有幸采访到了上海图书馆刘炜副馆长,和刘馆长共同探讨了上海图书馆的建设定位以及数字图书馆的未来发展之路。
人物介绍:刘炜,图书情报学硕士,计算机科学博士,研究员,上海图书馆副馆长,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副所长。现兼任国际图联图书馆理论研究分委会 (Library Theory and Research Standing 1 Committee)常委、都柏林核心元数据组织(DCMI)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图书馆学会数字图书馆分委会副主任,上海图书馆学会秘书长,上海市情报 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计算机学会理事,《大学图书馆学报》、《现代图书情报技术》、《图书馆杂志》等杂志编委。刘炜博士曾先后从事图书情报理论研究、图书 馆自动化系统的开发维护、数字图书馆研究和建设等工作,参与中国实验型数字图书馆、中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研究等国家项目,在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元数 据、知识组织系统等领域有一定研究。
问:上海图书馆作为全国公共图书馆里比较有代表性的公共馆,它的定位是什么?
刘炜馆长:上海图书馆的定位是一个研究性的公共图书馆。它的研究性主要体现在资源、服务对象和人才这三个方面。首先,上海图书馆有很多很有特色的资源,像古籍的馆藏量仅次于国家图书馆。另外由于近代上海是中国的文化中心,出版非常繁荣,图书、期刊、杂志、报纸数量众多,上图保存的近代文献也非常多。又因为上海图书馆新馆是由情报所和图书馆合并而成,兼有情报所的职能,订购了大量国外数据库、期刊、标准文献,尤其是专利文献,非常全,合并之后就大大增强了图书馆的研究性。其次,我们的服务对象包含了为政府、科研教育机构和企业,为他们的经营、科研、决策提供情报和咨询,这也是它具有很强的研究性的原因。第三,我们的服务对象要求我们必须有各学科领域的高端人才,才能做好咨询服务。但总体而言,也由于我们说到底还是一个公共图书馆,必须兼顾面向大众提供普遍均等的基本服务,这是我们的立身之本。近年来国家在这方面投入非常高,所以我们近年来更多地着重于开展公共服务,对于高端的服务相对有所削弱。
刘炜馆长:高校馆和公共馆现在区别是逐步在拉大,有越来越大的区别,将来随着数字化、信息化发展,图书馆的类型会更加丰富,各类图书馆的差异性会越发明显。图书馆当然有共通性,比如图书馆都承担四大职能:保存、传播、教育、娱乐等。但是因为服务对象不同,需求不同,各个不同类型图书馆的侧重点就完全不一样。而且当今的图书馆都面临一个相同的危机,就是没有需求了,读者通过网络就能得到需要的信息,不再只有到图书馆获取信息这一种途径了。要应对这种危机,就需要去了解读者需求,通过新的方式满足他的需求。
由于服务对象不同、需求不同,图书馆对他们的服务方式方法就可能完全不同。高校图书馆的危机感可能还不是太强烈,它有很多数字资源,正在主动转型,它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学生和教职员工,虽然它也受到网络的冲击,但是由于它的服务对象比较单一,需求容易满足,相对来说它比较容易这适应变化。
而公共图书馆现在就处于比较迷茫的状态,因为读者的流失,现在基本上来公共图书馆的只有青少年读者和老年读者,他们更多的是学习和休闲,这造成图书馆的其它职能就难以发挥。但是失去了年轻人其实就失去了未来,公共图书馆就必然走向衰退。所以对公共馆来说挑战更大,形势更严峻。
问:现在全球都在说数字图书馆建设,但是谁都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您认为数字图书馆到底有一个怎样的定义和含义呢?
刘炜馆长:从国外刚开始有Digital Library的时候,关于数字图书馆定义的争论就一直存在。但是我比较关注的是它实质性的内容,因为每个人说的数字图书馆都不一样,像这次重庆大学图书馆杨新涯馆长就提出疑问:数字图书馆究竟是“数字图书”的馆还是“数字的图书馆”,不同的认识就会指导他做不同的决策。他曾经认为是数字图书的馆,所以就会向电子书的集成商购买一大批电子书,和OPAC集和记ag成,大家可以查到实体的图书同时,也可以查到电子书,如果实体图书借掉了,还可以借电子书。他现在认识到这种观点是很狭隘的,远不能涵盖现在国内外很多人对数字图书馆的理解。
数字图书馆所关心的对象与传统图书馆一样,都是知识,或者通过知识的载体来关心知识,但是在知识的粒度方面有很大的深化。图书馆的处理对象,很早就从以图书期刊的册/件为单位,到以报告、期刊论文为单位,到了文章级别就是我们传统上所说的情报了,其实就不是传统图书馆所处理的粒度,传统图书馆一般只编目编到图书,或某一种期刊的刊名为止,再深入到图书里头的内容,如专著章节或者期刊里一篇篇文章,这就是细粒度的知识单元了。但是现在图书数字化之后,内容体系可能要更加细致到每个知识载体里面的图表、公式,以这些内容为基本描述单元。现在国外都在讨论Linked Data(关联数据)就符合了这个趋势,可以看成是对每一个数据进行编目,这种细粒度的知识单元加上现代网络技术,能够开发出更多激动人心的应用,能够让图书馆在传播知识方面更加精准。
所以对于数字图书馆,每个人的说法可能都不一样,我倾向于更为宽泛的定义,我认为数字图书馆就是利用数字资源提供服务的所有实体,即凡是获取和组织数字资源,向特定读者提供服务的机构、组织或者网站,都是数字图书馆。
刘炜馆长:应该说是同一个图书馆的两个方面。因为移动图书馆必然是数字化的,而数字图书馆如果不通过移动来提供服务,也将是没有前途的。将来所有的信息传递都是独立于设备、独立于载体的。传递就是内容的传递,内容形式是多样的,通过不同的渠道传递出去,这就要基于移动服务。举个简单的例子,iCloud就是苹果的云服务,它认为用户订购的只是内容,比如说一段音乐、一本书,但是通过什么设备或这个途径来使用这个内容是用户的事情,用户有权在任何设备上使用所订购的内容。所以我觉得未来数字图书馆和移动图书馆是一个图书馆的两个方面,数字图书馆只是从它的内容、数字化的这个特性来说的,移动是从服务方式的角度来说的,信息的获取方式是移动的。以前我们重视数字图书馆,现在移动图书馆时髦了,并不是我们兴趣转移了,而是任何技术的普及都需要一个阶段和过程,很多图书馆已经有了大量的数字资源,但是还没有提供移动服务,所以看起来好像移动图书馆正在取代数字图书馆,其实可以认为移动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的一种,但是在不久的将来当移动方式取代桌面方式成为获取信息的主流方式之后,移动图书馆的服务一定会占领主流地位,这是毫无疑问的。到那时强调移动就会变得毫无意义。
问:据了解,您对移动图书馆的研究非常深入,那么您认为移动图书馆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么?
刘炜馆长:我个人始终认为未来所有图书馆都是移动的,每个人掌握一个数字终端,这个终端是移动的。我们国家移动产业的构成,主要包括内容、平台、终端,三者缺一不可。有了布局和架构,光有移动终端是不行的,它必须要有平台,在平台上提供服务。同时要以内容为支撑。图书馆不生产内容,但是它可以作为一个网关、中介或一个集成者,所有出版的内容都在图书馆汇集,通过图书馆来传播。图书馆历来的定位都是作为信息中介,目的就是为用户找到他所需要的资源数据,或者为资源数据寻找潜在读者,如何更好地发挥这一职能,可以有很多方式,而移动图书馆就是未来图书馆或者数字图书馆提供服务的最普遍的、必然的形式。
刘炜馆长在“2011高校图书馆发展论坛暨数字图书馆前沿问题研讨班”现场进行报告
刘炜馆长:首先没有人能够给数字图书馆定义一个终极目标。数字图书馆一直在发展,并且这个话题也一直在发展。将来对于数字图书馆的定义或许都会改变,数字化的方式也会改变,人们获取信息方式的也会改变,所以很难有一个静态的真正的数字图书馆的形象。如果非要有这样一个界定,我认为只有一个评判标准:适应需求就是最好的。像清华、北大、上海交大这些高校图书馆,它对于需求很敏感,人员素质很高,它们的馆长引领业界潮流,其思想在国内都是非常领先的,他们能够不断提高对读者需求的满足程度,采用合理的数字资源馆藏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不断对服务和利用率进行评判,不断地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自己的服务,通过尝试新的内容,提高利用率、下载率,这就是建设数字图书馆的一种好的态度,他们起到了是一种标杆的作用。
现在可以说国内的大多数图书馆都是复合型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和传统图书馆是结合体,实体资源和数字资源缺一不可。在这种环境下,图书馆能够把数字资源的服务做得很好,尽可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使它一直处在满负荷运转的这种状态,我认为这就是当前最好最适应的状态。
问:通过这次高校图书馆发展论坛和数字图书馆前沿问题研讨班的联合举办,对于公共馆的建设是否会有一定的影响?
刘炜馆长:公共图书馆在我们国家相当特殊,这次会议会对一些省、市级的大型公共馆有一定影响,但对于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和基层公共图书馆不会有什么影响。我们国家在公共图书馆建设方面,更加注重于标志性的大型图书馆的建设,而不太注重图书馆体系的建设,因为缺少显示度,涉及管理体制的问题难以持久地发挥作用。我们还把国家图书馆当成公共图书馆来用,实际上国家图书馆并不是公共图书馆,它的服务对象是全国的图书馆,应该通过图书馆网把服务能力辐射出去,发挥整个图书馆系统的作用。当然各国的国家图书馆职能也不尽相同,像日本国会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等,它们是议会图书馆,主要服务对象是国会议员,同时根据法律规定兼有国家图书馆的职能。我国因为公共图书馆因为网点建设不到位,导致很多大型图书馆负载高,服务效率低。国外公共图书馆一般是根据一定的人口和地理半径设立。
通过采访,笔者了解到刘炜馆长也是刚任上海图书馆副馆长一职不久,对于数字图书馆的长期研究将有可能化为具体的实践。在本次会议之后他已经安排了一场“图书馆前沿技术论坛”,邀请此次在成都开会的几位外国专家去上海交流。我们相信上海图书馆作为国内较为领先的公共图书馆之一,志在高远,定位一流,通过与国内外前沿专家经常性的交流能够继续把握动向,引领潮流,更好地建设数字化的上海图书馆。
南京林业大学高度重视文化育人工作,着力打造以长效机制为基点、公共服务为重点、特色活动为亮点的“书香校园”文化育人品牌,不断涵育师生文化自信。坚持以建设长效机制为基点。将书香校园建设...
江苏省无锡市各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读书热情,引导他们在阅读中享受乐趣、感悟人生、获得成长。万物复“书”,以读促悟。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师生代表齐聚钟书图书馆,举...
近年来,泰州市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推进信息化教学变革,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全面提升全市教育信息化水平。优化升级平台,提升应用效果。建设覆盖全市、互联互通的“泰州智慧教育...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教育装备采购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教育装备采购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2024-10-21 中国知网(CNKI)7月大事记
- 2024-10-21 IOSAndroid苹果安卓
- 2024-10-21 洛阳市科技型中小企可免费查中国知网
- 2024-10-21 源海泛舟 中国知网+EMIS数据库试用
- 2024-10-01 南海学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