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视频
教务处
当前位置: 和记官网·(中国区)官方网站 > 部门网页 > 教务处主持学校党委全面工作,分管党委组织部、党委统战部、离退休工作处,联系机电及自动化学院、制造工程研究院、发光材料与信息显示研究院、先进碳转化技术研究院。
主持学校行政全面工作,分管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审计处,联系经济与金融学院、统计学院/数量经济研究院、华侨华人与区域国别研究院。
负责学校纪委工作,分管纪委办公室/监察办公室/党委巡察工作办公室,联系法学院、数学科学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文化素质教育、国际交流与继续教育工作,分管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工作处、董事会办公室/校友工作办公室、国际交流合作处/港澳台侨事务办公室、校团委,联系国际学院/泛华学院、外国语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旅游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研究院。
负责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与社科研究工作,分管研究生院、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招生处、社会科学研究处,联系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学院、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分子药物研究院、未来技术学院、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研究院。
负责宣传、安全稳定与华文教育工作,分管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党委政治保卫部/保卫处、华文教育处/国际中文教育办公室,联系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研究院、华文学院、预科教育学院(筹)、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华文教育研究院。
负责机关党建、后勤保障与工会工作,分管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机关党委、后勤与资产管理处、基建处、教育工会(含附中、幼儿园)、校医院,联系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院。
负责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分管科学技术研究处/国内合作办公室、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招标与采购管理中心、图书馆、档案馆、学报编辑部、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含建筑设计院),联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化工学院、建筑学院、工学院。
负责发展规划、财务与智慧校园工作,分管智慧校园规划建设办公室、发展规划处、财务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联系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厦航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华侨大学是中央统战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直属高校。学校是国家华文教育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国家语言服务领域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示范校,全国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1960年,学校经国家批准创办于福建泉州,首任校长为。1970年停办,1978年复办。1983年被党中央确定为“国家重点扶植大学”。1996年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2006年厦门校区启用。2018年入选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2019年,由中央统战部、教育部、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
和记官网
学校于1980年成立董事会,庄希泉、、黄长溪、、陈明义、宋德福、王刚先后担任董事长。现任董事长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蔡达峰,名誉董事长为全国政协副主席何厚铧。
学校在泉州、厦门分别设有校区,现有28个学院;11个学科门类,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5个博士后流动站;41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学科,3个福建省一流学科;工程学、化学2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5‰,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2个学科居前1%。有68个本科招生专业,其中,3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22个专业通过国际国内专业认证。
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7618人,研究生7392人,其中,来自港澳台地区和90多个国家的学生7622人。现有教职工2900多人。在1700余名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占57%,具有博士学位者占69%,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64%。有院士、国家领军人才等高层次人才百余名,有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等多支高水平团队。
学校现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虚拟教研室、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平台100余个,是福建省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首批研究基地。共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并在《自然》《中国社会科学》等期刊上发表论文。
学校坚持“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累计培养各类人才20多万名,其中6万多名分布在港澳台及海外各地,成为促进中外交流合作的友好使者。秉承“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的办学宗旨,积极开展民间外交、民间外宣和民间华文教育,与全球570多所华校开展合作,已连续举办16期外国政府官员中文学习班,师生团队制发短视频2300多期,创新讲好中国故事。搭建智库平台,成立华侨华人与区域国别研究院、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研究院、台湾研究中心等机构。
学校与44个国家和地区的28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签署合作协议,在全球设有136个办事或招生机构。与福建省8个设区市和重庆市建立了校地合作关系,定点帮扶贵州黔西南试验区、甘肃积石山县。
面向未来,学校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习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侨立校、为侨服务,弘扬优良传统,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努力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上声誉良好的大学,争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为校训,“会通中外”主要侧重于表达治学方法,意思是会合中外文化而变通或贯通之。即是说,做学问既不应拘泥于国学而排拒外邦,也不应言必称欧美、西洋而数典忘祖。
当今,世界各国社会、经济之发展日趋全球化,各项高新科学技术对人类文明进程发生着愈来愈深刻的影响。我校面向海外及港澳台,学生学成之后将回原居住地工作,故我们有必要也有可能让他们广泛接触、研究中外学问,并尽量做到融会贯通且有所创新。自然科学作为公理或定律虽无中外之分,但科学技术史上的各种学说,如地心说和盖天说、数宇宙和气宇宙,都各有渊源,对于我们了解科学发现的规律有甚大帮助,亦应学习而会通之。至于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知识,虽然“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但中外相异之处更多,尤需互相比较、互相启迪、互相补充。
“并育德才”,则侧重于阐明办学方针,意指育德与育才不可偏废,应当并重齐抓,使其互相促进。“并育”指一齐发育,引申为竞相发育。《中庸》云:“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正是“万物并育”,才有繁盛活泼的生态。虽有竞争,却更可互相促进。德与才之关系,也大抵如此。品德高尚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和良好的学风;而知识的积累和学养的提高,也为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提供必要的前提和丰富的养料。
如是说,“会通中外”讲的是如何做学问,标示师生对真理的追求,那么,“并育德才”讲的则是如何育人和做人,标示师生对价值的追求。而真理追求和价值追求的统一,正是本校训的精华所在。
华侨大学校徽为徽章形式,标志中心是繁体的“华大”字、将其变成一颗树的形状,代表华侨大学和其树人的性质。“华大”字下面的三条弧线代表海洋,象征着海内外,说明华侨大学面向海内外华侨华人,充分体现了我校的基本特征。图标中的“代表华侨大学创办于1960年。整个标志体现了树人之宗旨的华侨大学正不断地为各地输送各种优秀人才,像一颗茁壮成长的长青树屹立于大地之间、华侨之间。本标志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识别性。
造一方沃土,播种我们的希望,引一道泉水,灌溉我们的理想。昨日五洲四海遥遥相望,今日弦歌声声欢聚一堂。造一方沃土,播种我们的希望,引一道泉水,灌溉我们的理想。昨日五洲四海遥遥相望,今日弦歌声声欢聚一堂。会通中外今古攻读世纪新章,山巍巍,水洋洋,大好神州是故乡。会通中外今古攻读世纪新章,山巍巍,水洋洋,大好神州故乡。山巍巍,水洋洋,大好神州是故乡。
由福建泉州南安官园旅菲乡贤陈台权、陈台护先生等为纪念先父陈荣渔先生百年诞辰,继承其热心桑梓教育事业遗志而捐资10万美元建造,1995年9月落成。为拱形框架结构,由6座门柱、2幢停车库组成。主门宽18米,全门南北总长48米,拱顶高15米,总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广场面积2108平方米。
全国侨联为缅怀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爱国爱乡、倾资办学的丰功伟绩,于1962年发起成立了“陈嘉庚纪念堂筹建委员会”,王源兴(陈进强先生之岳父)为主任委员,黄长水(黄光汉先生之父亲)、钟庆发为副主任委员,方方、庄希泉、庄明理、尤扬祖、蚁美厚、王宽诚、费彝民、郭瑞人、蔡钟长等18人为常务委员。1963年4月举行奠基仪式。至1964年9月止,陈嘉庚先生女婿李光前先生出资120万元人民币,其它海外爱国侨胞和港澳同胞共筹资人民币109.6万元、港币4.6万元。此后,王宽诚先生出资100万元人民币。1980年许东亮先生又发起筹集资金147万港元。该工程由上海工业建筑设计院设计,1980年5月开工,1983年10月落成,杨成武、叶飞等国家领导人专程来校剪彩。陈嘉庚纪念堂建筑面积7438平方米,设有观众厅、陈嘉庚生平事迹陈列馆、校史馆、会议室、科学报告厅以及迎宾接待室等。
华侨大学标志性景观,三层结构水景雕塑,由华侨大学第五届董事会董事吴端景先生之父、爱国乡贤、泉州东海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家熊先生捐资50万元人民币兴建。。由中国工程院彭一刚院士设计,2000年11月落成,长107米,宽55米,面积5600平方米。该泉分层叠露,分区间叠露,顶部的巨型承露盘将水流从四面八方汇集,由中央圆柱管导入下层,然后从底部40条散水道流向四面八方,既象征学校“聚莘莘学子于五湖四海,育创新英才汇四面八方”,又象征着华侨大学走过了风雨辉煌的40年。
由菲律宾华侨陈王如琪捐资27万元人民币而兴建,以纪念已故华侨大学第一、二届董事会董事、海外爱国学人陈君秋中博士在华侨大学复办时,在海外积极策划,团结爱国力量,运用多种形式开创华大今后发展,提供诸多卓越建议,使学校建设规模更致完美。秋中湖占地面积25亩,1989年建成。
由华侨大学董事会香港教育基金会于五十校诞之际捐建,北倚图书馆,南临秋中湖,面积达7000平方米。2010年8月开建,2010年11月竣工。
华侨大学公共教学楼、经济与金融学院和工商管理学院办公楼,由华侨大学第二届董事会董事、第三届董事会副秘书长、第四届董事会副董事长兼副秘书长、第五届董事会副董事长、第三届华侨大学香港教育基金会主席、香港联泰国际集团董事长陈守仁博士捐资500万人民币兴建。2000年2月奠基,2002年3月落成。建筑面积14088平方米,楼高12层,为钢筋砼框架结构。其子陈亨利先生出资100万人民币购置该楼家具。
由华侨大学第四、五届董事会董事、香港大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陈成秀先生为纪念其父陈影鹤先生,慷慨捐资250万港元而兴建。2000年11月奠基,建筑面积4188平方米。
- 2024-10-25 华侨大学202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络助学课程过程性评价报名的通知
- 2024-10-25 2023华侨大学华文教育处国际中文教育办公室公开招聘行政人员启事
- 2024-10-25 我省高校师生坚决守住守好校园安全防线
- 2024-10-25 华大69门课程!入选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
- 2024-10-24 首届“理贸杯”数学建模竞赛暨2022年国赛选拔赛邀你参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