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
当前位置: 和记官网·(中国区)官方网站 > 继续教育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意味着要做强我国教育,在教育理论、制度、政策、实践模式等方面全面创新发展,使之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服务,而且为国际社会所积极感知、接受、借鉴或模仿。
2024年9月9日至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在谈到教育对外开放时强调,“要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不断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已经成为扩大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任务。从学术的逻辑看,国际竞争力是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的基础,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是国际竞争力的体现和延伸。因此,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应该从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入手。
在位于埃及首都开罗的艾因·夏姆斯大学鲁班工坊,学员学习电路连接 摄影新华社记者 隋先凯
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在世界教育体系中,能够提供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教育理论、制度、政策、实践模式,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支撑社会经济发展,满足人民教育需求的能力。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意味着要做强我国教育,在教育理论、制度、政策、实践模式等方面全面创新发展,使之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服务,而且为国际社会所积极感知、接受、借鉴或模仿。
构建中国教育理论体系和线日,习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落实到教育领域,就是要构建中国自主的教育知识体系。为此,我国要基于中国和世界教育的问题,在吸纳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外文化成果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概念、理论、范畴、分析框架,构建既能回答“中国之问”,又能回答“时代之问”“世界之问”,既有中国特色又能够被国际社会理解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
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提升中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必须不断完善教育制度,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努力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满足所有人的发展需要的全纳、个性化的教育体系;打造上下衔接、普职融通的教育结构体系;建立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完善多元、高效的教育评价与质量保障体系;建立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治理体系;建立全面布局、重大突破、分类发展的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体系。
制定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政策。提升中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不但要求教育政策的制定要遵循民主性、科学性、针对性、可行性、系统性等基本原则,而且要求制定的教育政策符合教育的发展规律、符合人的身心发展和成长规律,能够有效地应对教育面临的挑战,解决教育存在的问题,有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有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创新教育实践模式。教育政策是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实施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又可以形成不同的实践模式,它直接决定了政策实施的成效和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当下,创新教育实践模式,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教育实践模式应该指向特定的教育目的,具有较为稳定的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
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是指一个国家在世界教育体系中,通过国际交流合作所展现出的影响力、感召力、亲和力、说服力和引导力,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教育软实力。做强我国教育是提升我国教育国际影响力的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还要打造国际教育公共产品,推动中国教育的国际传播。
打造国际教育公共产品。国际教育公共产品是指在一定原则基础上使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受益的教育公共品,具有受益的非排他性和消费的非竞争性等特征。我国可以打造的国际教育公共产品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在来华留学方面,扩大“留学中国计划”,吸引更多国际学生来华留学;根据国家战略和发展需要,建立多元的来华奖学金制度;完善国际学生实习和勤工俭学制度,给国际学生提供来华就业的机会。在合作研究方面,共建国际联合实验室,开放共享大科学装置和科技基础设施,深化国际科技园区共建共享,推动共建孵化器、研发平台、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加快推进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在中国教育“走出去”方面,积极发展鲁班工坊、毕昇工坊、丝路学院、郑和学院、海丝学院、大禹学院等职业教育品牌,推动“教随产出、产教同行”。在青年领袖培养方面,通过国际大学生大赛科技创新训练营、全球青年领袖论坛等系列活动,扩大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推动中国教育的国际传播。从广义上讲,打造国际教育公共产品也属于国际传播的内容。但是,全面推动中国教育的国际传播对于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是十分必要的。在20世纪初,陶行知先生就指出,做好中国高等教育经验的国际传播,应该遵循自明、明他、他明的原则,即第一要自己晓得自己,第二要自己晓得别人,第三要别人晓得自己。自明,要求我们明确可以对外传播什么,这就要求弄清楚我们可以与世界分享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经验是什么;明他,就是要了解我国教育国际传播的对象,明确其特点和需求,从而提高国际传播的针对性;他明,就是根据教育国际传播的内容和对象的特点,构建多元的教育国际传播体系,有针对性、有效地开展国际传播,让他国听进去、听明白并乐于接受,提高中国教育的影响力、感召力、亲和力、说服力和引导力。
教育的国际话语权是指一个国家在世界教育体系中,通过担任相应职务、设置国际议题、表达本国意愿和关切、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推动全球或区域教育发展进程,并维护国家利益的权利和能力。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话语权,不仅涉及国际组织人才和全球治理人才的培养和选送,而且涉及议题设置能力和参与全球教育事务的治理。
加强国际组织人才和全球治理人才的培养和推送。研究表明,一个国家在国际组织特别是政府间国际组织中工作人员的数量多少和职务高低直接影响了该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长期以来,我国在国际组织中的代表性严重不足,特别是担任中高级职位的人数严重不足,影响了我国在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和记平台我国应该以影响力最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联合国用于职员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职务晋升的联合国未来胜任力模型以及其他主要专业性国际组织的胜任力模型为基础,制定国际组织人才和全球治理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国际组织人才和全球治理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水平国际组织人才和全球治理人才。同时,完善国际组织人才和全球治理人才推送机制,完善国际组织人才和全球治理人才专业发展制度,不仅扩大我国在国际组织中工作人员的规模,而且增加我国在国际组织中担任中高级职位的人数。
提升议题设置能力。议题设置可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关于中国议题的设置。在这方面,要主动以中国教育理论、中国教育制度、中国教育政策、中国教育实践模式、中国教育改革、中国教育经验为主要议题,特别是聚焦具有全球意义的教育问题,如少数民族教育、减贫教育、技术与职业教育、全民教育、全纳教育、女童教育、教育公平等,将中国内容同西方话语逻辑相结合,讲述好中国故事,掌握阐释中国教育发展的主动权,主动回应国际社会对中国教育问题的关切。二是关于世界议题的设置。在这方面,要充分了解全球教育发展前沿和热点问题,围绕可持续发展目标四、教育体系重塑、全球公民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环境教育、数字教育、人工智能教育、教师教育、国际教育援助、学位和学分互认、跨境教育、南南教育合作、区域教育一体化等议题,发出自己的声音,阐明中国立场,提出中国方案。
借助国际组织平台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从广义上讲,国际组织、民族国家以及智库、学术界、跨国公司、大众媒体甚至个体等非国家行为体都是全球教育治理的主体,任何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活动都可以视为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过程。但是,最重要的全球教育治理,还是通过国际教育公约、国际教育规则、国际教育标准、国际教育指标、国际教育倡议、国际教育计划、重大国际教育会议、多边教育论坛等来实现的,在二战以后这些全球治理活动往往是借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平台组织实施。因此,我国应该积极参与到国际组织特别是政府间国际组织中去,借助既有的国际组织平台并搭建新的国际组织平台,全方位深度参与上述全球教育治理活动,切实提升中国的国际教育话语权。(作者刘宝存系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卓娅系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本文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的国际比较与中国行动研究”[23JJD880001],项目负责人:刘宝存)
- 2024-10-27 国家开放大学2024年秋季官方报名入口(招生专业+报名流程)
- 2024-10-27 2023年广西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报名入口教育招生考试院
- 2024-10-27 四川省成人高考报名入口(附官网网址)
- 2024-10-27 2023年中级报名入口即将关闭! 这件事不做无法参加考试!
- 2024-10-27 广东省地区食品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络培训平台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