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视频
机电工程系
当前位置: 和记官网·(中国区)官方网站 > 院系设置 > 机电工程系1984年的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宁波第一所综合性高校)应用电子系,2005年开始本科招生。学院以专业认证为抓手,深化产教融合工程,着力培养电子信息类应用开发型人才,是国家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浙江省国际服务外包和宁波市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浙江省网络实践教学基地,宁波市集成电路产业(微电子)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设有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3个专业。其中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为浙江省重点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专业、浙江省新兴特色专业、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学院专业依托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为浙江省高校“十三五”一流学科、电路与系统二级学科为宁波市重点学科。
学院建设有电子技术、电气与控制工程、多网融合与通信技术工程等多个实验训练中心。其中,电子技术实验中心为浙江省重点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共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宁波市集成电路电路产业(微电子)人才培养基地1个,实验设备总值3300余万元。
学院现有教职工57人,专任教师44人,其中教授(研究员)6人,副教授(副研究员)26人,具有博士学位31人,拥有海外高校学习经历教师10余人,浙江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培养对象4人,浙江省高校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宁波市突出贡献专家1人,入选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工程和各类省级人才工程6人,兼职研究生导师10人,近年来已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以上重大科研和建设项目50余项。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400余人。学院秉持“产教融合、科教协同”的育人模式,建有多个学生创新实验室,通过“以赛促学、以研促学、以创促学”的方式,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科研能力、综合能力。目前,已向社会输送了约3000名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在96%以上。近三年来,学院已有超过120名学生考取包括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南大学、四川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985、211高校在内的几十所高校攻读研究生。近年来,学院学生累计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竞赛奖项400余项,各级各类别创新项目200余项,发表各级别科技论文100余篇。学院学生先后在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机器人锦标赛等赛事中不断突破,获得一个个全国性大奖。毕业生中涌现出了宁波市十大创业新秀冠军等一大批优秀学子。
-现有国家级一流专业1个,和记官网省级一流专业2个,省一流学科1个,3个省级科研平台,2个专业硕士点;
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现有8个本科专业,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土木工程专业2015年通过国家专业认证,2019年获批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021年取得土木水利专业学位硕士点。浙江省特色专业交通工程专业2015年通过硕士学位德国ASIIN认证,2019年入选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2021年获批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点。浙江省新兴特色建设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2017年通过国家专业认证,是浙江省同类专业中的第一个。建筑学专业为教育部首批CDIO工程教育模式试点专业(宁波市特色建设专业),工程管理专业为宁波市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宁波市工程管理人才培育基地、校服务地方特色专业。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98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32人,博士54人,在校学生1800余人,聘请了20余名专家学者作为客座教授。学院现有国家级一流专业1个,省级一流专业2个,省一流学科1个,3个省级科研平台,2个专业硕士点,先后承担了70多项国家、省部级科技项目。其中参与完成了杭州湾跨海大桥等重大工程项目,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学院目前拥有浙江省土木工程工业化建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省智慧交通与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数字道路建设技术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等三个省级平台,宁波市工程结构工业化建造及使用维护协同创新中心、宁波市城市交通重点实验室等市级平台,建有建工实验中心、节能工程中心两个省级示范实验室,力学实验中心、智慧交通实验中心等多个专业实验室。
学院突出“执业工程师”人才培养要求,强化“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多渠道、多平台培养优秀学生。目前,已向社会输送了近万名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常年稳定在97%以上,多次获得学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近三年来,学院已有约300名学生考上研究生,其中不乏南京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985、211高校,2020年研究生升学率首次突破20%。2022年升研率再创新高,达22%。学院还广泛开展对外合作,目前与美国韦恩州立大学、日本广岛大学等开展国际交换生项目合作,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近三年,国内外交流、交换学习的学生有100余人。同时,学生获批校级及以上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77项,其中国家级创新创业立项10项,省级立项3项,学生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8篇,申请专利11项。获省级及以上A类学科竞赛奖项82项,其中国家级20项。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182项,其中国家级11项,总成绩名列前茅。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杭州湾汽车学院是宁波工程学院所辖的二级学院,于2014年9月迁入前湾新区办学,占地面积500亩,校园环境优美,办学条件设施先进。学院充分发挥地处产业集聚区的优势,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吉利集团、中汽研、万都公司等知名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吉利共建首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首批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省重点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市新能源汽车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努力建设政产学研“四位一体”,校园、产业园、研发园“三园融合”的国内一流的汽车产业特色学院。2017年入选宁波市十大试点特色学院,2018年入选浙江省高等学校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2019年入选宁波市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和省级重点建设汽车工程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20年入选浙江省产教融合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和吉利汽车技术供应商,2021年入选首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和浙江省重点支持现代产业学院,2022年成为浙江省汽车产业产教融合联盟理事长单位,2023年与吉利汽车集团合作的“4合1”数字化汽车产业卓越工程师“双元制”联合培养项目签约落地。
学院现有教职工94人,其中教授9名,副教授32人。教师中有国家级引才计划专家1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1人,宁波市“4321人才工程”3人,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工程4人。此外,学院还聘请了23位吉利高级人才受聘为汽车学院兼职教授。
学院现有四个本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试点专业,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为浙江省高校特色专业和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车辆工程专业为校重点建设专业。学院还与长安大学、宁波大学、沈阳工业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
学院学术氛围浓郁,科研实力较强。机械工程入选浙江省一流建设学科(B类)和宁波市重点学科(A类),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为浙江省重点学科、车辆工程为宁波市重点学科。近五年,学院承担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5项,厅市级项目24项,企业委托课题244项,科研总经费3000多万元,获发明专利授权215项,发表论文137篇,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项。与吉利、中汽研合作科研成果获得宁波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学院办学条件优良,教学仪器设备先进。建有省级重点建设汽车工程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下设机械基础、先进制造、汽车技术三个建制实验分中心,智能制造平台、汽车碰撞安全与轻量化平台、汽车振动噪声平台三个研究平台,以及大学生科研创新实践中心,实验室总面积10000多平方米,固定仪器设备资产7000余万元。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00余人。迁入新区办学以来,累计为社会培养本科毕业生4800余名,就业率98%以上,其中16%以上毕业生被浙江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生录取,51%的毕业生留在宁波就业创业(四分之一学生在前湾新区就业)。涌现出登上《人民日报》的国家奖学金百名优秀代表陈美佳等优秀典型。学生创新创业成绩突出。近五年,学生先后完成21项国家级、20项省部级科研训练项目,第一作者发表论文46篇,授权发明专利60项;斩获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300余项,其中国家级139余项。学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等国内外重大赛事中斩获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500余项,其中国家级150余项,2018年获全国机械设计大赛一等奖并摘得“中国好设计奖创意奖”,2019年获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特等奖,2021年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竞赛银奖和铜奖、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一等奖,2022年获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一等奖,2023年获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国赛二等奖。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汽车服务工程、车辆工程
宁波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由原化工学院、材料学院合并组建而成,由肖勋文担任院长。现有教职工129余人,其中教授(研究员)16人,副教授(副研究员)3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00人;教师队伍中,双聘院士3人,外籍院士1人,国家级“海外人才计划”1人,钱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1人。浙江省“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青年科技人才1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培养人员8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8人,浙江省教坛新秀1人,浙江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1人,甬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宁波市突出贡献专家3人,宁波市人民政府重点高层次人才2人,宁波市优秀回国人员1人,宁波市高校名师2人,宁波市“4321人才工程”培养对象8人,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26人。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两个一级学科为省一流建设学科。
近三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98%以上,升学率年年攀升,2022年升学率高达28%。竞赛成果丰硕,近三年,国家级竞赛项目累计81项,省级竞赛项目累计77项。在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油气储运工程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全国大学生金相大赛等竞赛中连续多次获得全国一等奖;在中国国际“互联网+”竞赛中连续多年获得金奖,仅在2022年就获国赛1金5铜。材化学院是宁波市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主持单位和宁波市服务型专业群建设主持单位。设有化学工程与工艺、油气储运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应用化学、安全工程等6个全日制本科专业,现有在校生1400余人。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教育部工程认证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试点专业、国家一流本科建设专业、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浙江省优势专业和宁波市品牌专业,并于2016年通过国家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年通过国家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复评,2021年成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为浙江省新兴特色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为浙江省一流建设学科。
材化学院具有良好的学科与专业平台,拥有院士工作室、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中央财政与地方共建化工专业实验室等重点实验中心。学院为学生创造个性化的成才环境,采用科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学生从低年级开始进入教师科研团队成为科研助手,着力培养具有研发能力的高水平应用创新型人才。
化学工程与工艺、油气储运工程、应用化学、安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
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现有应用统计、数据挖掘、应用数学3个二级学科,以数学为基础、以应用为方向、以计算机为工具、以数据挖掘为契合点,积极发展数学、统计学、金融工程、数据科学、计算机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在三大学科支撑下设置有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统计、金融工程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4个本科专业,其中应用统计学专业获批2021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数据工程中心下设数据工程实验室、应用统计实验室、金融工程实验室、大数据实验室、数学建模实验室,实验室用房总面积1260平方米,总设备数1590余件、设备总资产1480万元。
经过近二十余年办学积淀,已形成“理进工出,三能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理进工出”即“理科学科应用化、理论教学案例化、实践教学工程化”,“三能”即四个专业学生都应具备“数学建模能力、数据挖掘能力和软件编程能力”。学院专业办学得到了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陆续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中美信科专业(数据工程方向)合作办学、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校产教融合六大工程中心等经费支持。
学院现有教职工62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6人,博士53人,拥有海外留学、访问学者等经历的教师共13人。教师团队有20人次入选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钱江人才计划”、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宁波市领军何拔尖人才等省市人才计划。学院拥有数据工程中心、金融工程与量化交易实验室,设有信息与统计研究所等科研机构,重点发展应用统计学、数据挖掘、应用数学三个契合大数据时代的学科领域。近五年已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省部级项目、地方服务项目130余项,发表SCI、EI等高水平论文80余篇。
学院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建设有宁波中科创客梦工厂(中国科学院创客空间分部),数学建模、玻璃球等多个学生科技创新与学科竞赛平台。近三年,在大学生科技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83项,省级以上奖项141项。尤其在2022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国家一等奖1项、国家二等奖1项。支持学生创新创业,现有玻璃球工作室、数学建模工作室等9个学生工作室,玻璃球工作室获得“中国科学院创客空间分部”、“宁波市优秀大学生团体”、校优秀社团等称号。近三年学生申请软件著作权和专利共54项,发表论文34篇,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18项,浙江省新苗计划学生科创项目7项。
经济与管理学院始建于1983年,是宁波工程学院最早创办的两个院(系)之一,现有7个本科专业,其中物流管理是国家一流本科建设专业、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和宁波市服务型重点专业,会计学是浙江省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和示范专业、宁波市优势特色专业及重点建设专业、校级国际化建设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是宁波市现代服务重点建设专业、校重点建设专业,国际商务为校国际化建设专业、校重点建设专业,市场营销为校国际化建设专业、校重点建设专业,物流工程为浙江省一流学科B类和宁波市A类重点学科及校级创新团队依托专业,电子商务为新型建设专业、校重点建设专业。
会计学、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物流管理五个专业已通过ACBSP国际商科专业认证。2021年11月工程管理硕士(MEM)学位授权点正式获批,2022年开始招收工程管理专业硕士国际研究生,2023年开始招收工程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学院共有教职工87人,专任教师71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24人,博士43人。近年来,学院在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三大学科领域形成了各自的研究特色与优势,锻造了十大学术团队。近三年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纵向或横向科研项目220余项,科研经费超过1300万元。
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国际商务、物流管理、物流工程
宁波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的前身是始建于1993年的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是宁波地区最早进行外语人才,尤其是外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高校外语院系。现有英语、商务英语、日语及德语四个本科专业,并与德国玛哥德堡应用技术大学、慕尼黑应用语言学院及英国、美国、法国、日本等多国高校建立了交换生留学和暑期带薪实习项目。
学院开设汉语言文学、广告学、工业设计、城市管理、网络与新媒体等6个本科专业。
依托宁波市城市文化与社会发展基地、宁波市基层社会治理研究基地、文化创意产教融合中心等平台,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
阳明书院是学院育人特色品牌,曾荣获宁波市高校思政工作创新案例二等奖,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为书院揭牌并担任特聘导师。
学院拥有教职工6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4人、博士29人。近年来科研工作成果丰硕,国家级课题4项,省部级课题23项,厅市级课题百余项,横向课题250项,出版专著和教材64部,发表论文342篇,专利及软著56余项。
学院在校本科生1200余人,累计为社会输送各类人才6000余名。学科竞赛含金量越来越高,“夏小满”项目斩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最佳创意奖并晋级全国三强排位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获得一等奖,IF、红点等国际大赛也斩获奖项。学生科研获得省级以上课题立项70余项,发表论文70余篇,申请专利多项。学生多才多艺,合唱、舞蹈、话剧等均在省大学生艺术节斩获一等奖。学生的毕业设计获央视新闻频道点赞。
国际交流学院是宁波工程学院下属二级学院,是多专业合作的中外合作办学实体,国际化办学特色鲜明,院风务实创新,是学校实施教育国际化战略的重要基地。
学院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加强国际合作和教育服务,与具有百年历史的美国高校深入合作,采用“4+0”的办学模式,让广大学子不出国门,获得中外双学位。
学院坚持和发扬“严教、勤学、慎思、修为”的院训,与美国特拉华州立大学合作开设会计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 “4+0”、“3+1”本科项目、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 “4+0”本科项目。引入国外高质量高等教育资源,包括课程、师资等,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国际化专业人才。此外,学院与多国高校建立了多层次的教育合作关系,为广大学生提供赴国外攻读本科及硕士研究生的机会。
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5%以上;国内外升学率45%以上,其中半数以上被美国常青藤名校康奈尔大学,英国G5名校伦敦大学学院,国内北京大学、香港大学等世界前100的名校录取。部分毕业生考取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学生毕业在银行、证券等金融单位就业或从事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信息安全、科学计算和计算机相关的技术与管理工作。
机器人学院是由宁波工程学院和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团队领衔的宁波智能技术研究院共建的特色学院,是新工科教育改革的先行示范点,学院秉持工程教育的新理念,坚持产教融合、协同创新,集中了机器人工程、工业设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人工智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师,协同开展教育教学,围绕“学科融合、专业交叉”,培养学生成为高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高科技企业管理人才、高科技企业核心技术骨干。
机器人学院教师主要来源于宁波工程学院优秀教师,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团队成员,宁波智能技术研究院研究人员,国内外著名高校教师及企业精英。学院特聘顶尖领军人才墨西哥科学院院士Mikhail Valentinovich Basin教授,土耳其科学院院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机电一体化主席、IEEE Life Fellow Mustafa Okyay Kaynak教授,柔性引进两名国家千人专家助力学院特色发展。学院有教职工36人,其中专任教师28人,教授2人、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2人。多位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教学经验和海外留学及科研背景。学院组织优秀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到李泽湘教授团队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固高深圳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学产学研基地、宁波智能技术研究院等相关机构和企业进行项目实战培训及相关的课程体系培训,培养具有高水平的教师团队。
机器人学院教师主要来源于宁波工程学院优秀教师,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团队成员,宁波智能技术研究院研究人员,国内外著名高校教师及企业精英。学院特聘顶尖领军人才墨西哥科学院院士Mikhail Valentinovich Basin教授,土耳其科学院院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机电一体化主席、IEEE Life Fellow Mustafa Okyay Kaynak教授,柔性引进两名国家千人专家助力学院特色发展。学院有教职工36人,其中专任教师28人,教授2人、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2人。多位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教学经验和海外留学及科研背景。学院组织优秀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到李泽湘教授团队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固高深圳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学产学研基地、宁波智能技术研究院等相关机构和企业进行项目实战培训及相关的课程体系培训,培养具有高水平的教师团队。
学院与浙江湾区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教融合基地”获批为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在培养过程中,每位学生都需赴该基地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实践,过程中突出向学生传授智能制造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
学院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评”的理念,将学科竞赛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受益面近50%,在2019-2023年间,机器人学院学生在全国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等19项赛事中荣获国家级奖项226项,其中国家一等奖46项,国家二等奖63项,国家三等奖117项,省部级获奖79项。学生第一作者公开发表论文22篇,申请发明专利44项,软件著作权6项。两届毕业生约50%供职于腾讯等世界五百强和转转、均胜、拓普、方太、舜宇光学等龙头企业,就业率达93%以上,两届升学率分别超11%和25%,其中6人创业成功,获500万元天使投资,估值3000万元,产品已成功上市。
机器人学院探索面向未来趋势、适应智能时代的教学模式:以项目重组内容结构,以实践改进教考模式。特色的项目课程包括:船模设计、人脸识别、机器忍者等。
项目覆盖的理论知识深,技术能力宽。学生们通过项目训练,学习和运用知识,设计并制造作品,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发展工程思维。
学生均有机会通过选拔参加李泽湘教授开创的XbotPark——智能C端科创训练营,与国内外优秀的青年人才共探创新之路。
机器人学院设置5个专业: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工业设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器人学院开设的专业更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在中国智造2025的大背景下,学院紧密结合产业需求,培养面向未来的富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学院采用部分生源高考直招、部分生源校内选拔的方式,每年录取新生约200人。学院瞄准新兴产业对人才的新要求,紧密对接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以新工科理念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深化产教融合,探索新工科人才培养路径。通过项目化教学的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工业设计(机器人)、人工智能(机器人)、机器人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机器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器人)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计算机学院)拥有40年办学历史,已培养毕业生4000余人。近十年来,学院积极探索“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科教产教双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形成教育与产业共赢生态。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密码科学与技术等5个本科专业,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多门。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赢得社会广泛赞誉。
学院建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浙江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移动互联与信息安全工程训练中心、浙江省信创人才培养基地、以及学生创新创业空间(包括ACM、机器人、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网络空间安全与健康工程、大数智、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构建了六层实践教学体系(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开放实验、学科竞赛、企业实践、毕业实践等),为培养高水平应用型创新人才提供优质的校内外实践实训环境。
学院以建设高水平现代产业学院为目标,在省级院士工作站、宁波市网络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等学科平台基础上,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重点建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方向)、网络空间安全等两大一级学科,为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供新兴科技前沿技术支撑。
学院深入实施“产教融合、教育国际化”双轮驱动战略,积极推进双师型、国际化师资建设。现有专任教师48人,其中,高级职称占50%,具有博士学位占75%,“双师型”教师占比68.2%,具有一年以上海外学习、工作或访学经历15人,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创新人才1人,省级人才工程3人,市级人才工程9人,柔性引进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聘请企业工程师16人担任工程实践指导教师。
2022年5月,宁波工程学院新能源学院成立。新能源学院是宁波工程学院下属二级学院。学院位于杭州湾宁波前湾新区的宁波工程学院前湾校区。学院重点培养理工类创新人才,强调产教融合,突出前沿科技交叉融合,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截至2023年,学院已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新能源)、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四个专业,并申请设置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新专业。学院现有教职工38人,其中正高6名,副高7名,博士27名。教师中浙江省万人计划1人,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工程7人。此外,学院还聘请7位客座教授和行业导师。
学院着眼于服务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产学研”合作模式为基础,围绕新能源行业“制能—储能—用能”技术全链条为主线,布局光伏技术、氢能与燃料电池、储能技术及能源系统工程四大学科方向,开展涵盖新能源材料研发、器件开发、系统集成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重点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国际化的高级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
学院与新能源骨干企业建立产学研联盟,深入了解产业需求和技术难点,开展紧密的校企合作;根据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需求,设置针对性强的涵盖新能源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的专业课程;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学院的教学、科研与企业的技术需求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国际化教育,引进具有海外研究经历的优秀青年教师开设双语课程,为学生提供全球化的视野和机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新能源行业卓越工程师;加强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发展,施行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实行科研导师和企业导师的双轨双导师制,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新能源方向)
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物流管理
化学工程与工艺、汽车服务工程、交通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物流管理、应用统计学、会计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交通工程、会计学 (中外合作办 学)、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市场营销、物流管理
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我校培养的本科生在规定年限内达到所在专业毕业要求者,颁发宁波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校学位授予有关规定者,颁发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证书。
学校综合办学条件良好,基础设施齐备,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5.5亿元。学校深化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聚焦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国际学术前沿以及区域重大需求,坚持“引育并举”,着力打造高水平应用型师资队伍,近三年共引进博士等高层次人才254人。
- 2024-10-27 《飞机上的特殊待遇》韩剧(2024已更新)最新版本 - IOS安卓通用版
- 2024-10-27 那些秃飞猛进的设计师
- 2024-10-27 祝贺!全省首个中职特教班在瑞安落地!
- 2024-10-27 瑞安中学预估628分左右!各高中招生计划来了
- 2024-10-27 工业企业品牌设计_制造业vi设计_瑞玛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