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视频
机械工程系
当前位置: 和记官网·(中国区)官方网站 > 院系设置 > 机械工程系和记官网制造业是国家实现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坚实工业基础,现代科学技术如信息技术、核技术、空间技术、生物医学技术等高新技术都是通过制造业的发展而产生并转化为生产力的。从航天飞船、人造卫星、飞机、电站、汽车、机械装备到集成电路、计算机、机器人、生物芯片等无一不是通过制造完成的。机械工程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材料科学等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使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具有了新的内涵。
机械工程系(以下简称机械系)创建于1932年,是清华大学最早组建的工科系之一。设一个本科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拥有两个研究生专业学科:材料加工工程和航空宇航制造,其中材料加工工程为全国重点学科。在2001年全国重点学科评选中,机械系以满分的成绩居本学科全国首位,2006年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全国评估第一。
机械系有教授27名,副教授26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48人,60%以上为留学归国人员或具有海外工作学习一年以上经历。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教育部跨世纪人才5名。还聘请了包括2名工程院院士在内的一批在本学科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国内外知名学者作为客座教授。
迄今为止,共获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国家级奖20多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00余项。球墨铸铁、重型液压机、第一代数字程序控制机床和电渣焊曾是50-60年代影响全国的科技和工程成果。“新型MIG焊接电弧控制法”于1984年获国家发明一等奖;“FG及F-FG密栅云纹版”分别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981)和二等奖(1984);“造型材料发气性能测试方法及仪器”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987);“大型钢丝缠绕预应力系列压机”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8)。2006 年“碳纳米管宏观体的研究”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研究开发的大型钢丝缠绕预应力压机、奥贝体球墨铸铁磨球、逆变弧焊电源等科研项目,均有出色成就,为科技进步和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
近年来,根据国际学术前沿的发展动态,结合国家制造业、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重大需求,在制造工艺和过程的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等方面取得一批重要成果,并成功应用于三峡工程水轮机组转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1200T起重机、大型轧钢机、特大型800MN热模锻压机以及航天关键结构件等重大装备的设计和精确成形制造。
机械系开设有英语授课的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使用国外一流的原版英文教材,从讲授、讨论到考试全部采用英语。为增强学生的国际化视野,还邀请国外来访教授为本科生示范课堂教学和开设讲座。
本科生参加了法国工程师协会的国际交流项目、美国UIUC的交换生项目、香港大学的交换生合作项目以及海外实习。2006-2008年招收外国留学生14名。与德国阿亨大学、日本大阪大学、法国IS研究所等著名大学及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固定的合作关系。
基础宽、综合能力强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培养的突出特点。本科毕业生中,大部分的学生继续在本校和国内其他科研院校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比例为70%(2006年) 、58%(2007年),48%(2008),60%(2009年); 到国外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的比例为10%(2006年) 、21%(2007年)、21%(2008年),主要留学学校包括MIT、剑桥、英国帝国理工等世界著名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比例为20-22%,去向广阔,可根据“双向选择”原则,在机电、材料、制造、信息、电子等领域从事研发、生产和管理工作。近几年的就业领域主要有:汽车、航天、制造业、能源、IT、经济管理;主要的单位有:一汽、二汽、航天一院和二院、联想、华为、海尔、海信、TCL、微软、IBM、现代汽车、奔驰、西门子、金融咨询公司(如中国银行、南方基金、国泰君安证券)等。培养的杰出人才有:李绍烛,现任东风汽车公司党委书记;赵勇,现任长虹集团总裁;李晓春,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青年教授奖和美国制造工程师学会杰出青年制造工程师奖获得者;等等。
机械系实行学分制管理和弹性学习年限,对完成并符合培养方案要求的学生授予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工学学士学位。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与培养环节的设置注重学生综合素质、专业技术基础和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其主要课程分为人文社科通识教育课程、自然科学基础课程、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机械大类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环节。
机械系还十分注重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两院院士上讲台,为本科生开设专业基础和前沿课程,系主任亲自为本科新生开设新生研讨课。本系课程全部由教授和副教授主讲。其中本科生课程“工程材料”和“材料加工”课程为国家精品课程,“工程材料基础”、“机械系统微机控制”、“机电控制系统实践”为清华大学精品课程。
机械系十分重视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训练与培养,设置了一系列课程实验、项目训练、专项综合实践等训练环节,使学生在项目设计与规划、组织工作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等方面得到较充分的训练,另外还制定了“因材施教”计划,每年从大二开始选拔部分优秀学生,配备指导教师参与学术研究,为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拔尖创新人才创造了条件。本科生SRT项目研究成果TH-MOS双足行走机器人分别在“2005年中国机器人大赛”及“ROBOCUP CHINA OPEN 2006” 类人组的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并到德国不莱梅参加了国际比赛。
扫描免费领近十年高考真题汇总备考、选科和专业解读关注高考网官方服务号
- 2024-10-27 剧情设计简历模板
- 2024-10-27 课长工作经历简历范文
- 2024-10-27 财务主管求职简历6篇
- 2024-10-27 刘新乐同志简历
- 2024-10-25 加拿大航空航天硕士专业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