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专业
当前位置: 和记官网·(中国区)官方网站 > 特色专业和记ag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简称为哥大。常春藤盟校之一,也是培养诺贝尔奖获得者最多的大学之一。知名教育专家有教育专家有:杜威、孟禄、桑代克、克伯屈、劳伦斯、马斯洛、罗杰斯等,中国校友有中华教育改进社创社成员陶行知、胡适、陈鹤琴、郭秉文、蒋梦麟、张伯苓、马寅初等。
7月20日至22日哥大全球中心( 北京)、哥大教育研究生院(TC)领衔,与中华教育改进社共同举办哥大中国教育主题周,一同分享中国教育事业的现状与挑战,探讨中国将如何加快教育现代化,推进教育公平和素质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相当的教育,达到身心两方面最充分的发展。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系主任丁延庆教授和中华教育改进社副理事长张勇博士、北京市公众教育研究院院长分别做主题演讲,中华教育改进社副理事长、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张家勇作主持并就新高考改革所带来的中国育人育才的变革进行分析和讲解。
丁延庆教授分享的主题为《从浙江新高考看中国报考制度改革》,从高考志愿填报的一般程序、方法,以及策略和技巧角度切入分析。丁教授引入机器学习博弈,探讨中国高考的填报策略与技巧。并提出了如何判定一个制度、办法改进是不是好的:1 是否充分披露自己的偏好,还是隐藏、进而操纵自己的偏好;2 是否有strategy proof抗操纵性:如果有人能听从专家建议,报得比其他人好,这是不好的;好的是大家都遵循规则,能取得理想结果;3 自我定位:计算一阶等效分(不同年份相同位次的分数),找到与往年录取结果相同的分数;如果要计算更精确,从行为经济学分析,需要更高级等效分,如二级等效分。
张勇副理事长分享的主题为《新高考改革与中国育人育才变革》,介绍了国家本轮高考改革确定了三种选拔人才的模式:综合素质评价(总分)、自主招生:学科特长评价、创新潜质评价;三种基本育才方向:综合型人才、专业人才、创新人才。新高考改革的定位是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目标任务是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张家勇副理事长总结新高考改革背景与现状:2005年开始酝酿,2014年出台实施意见,选上海和浙江综合性试点,预计2020年向全国推广。张家勇老师作为《意见》主创人之一,总结改革艰难的原因:高考改革本身复杂。
中华教育改进社副理事长、中国宪法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法学院、政府管理学院双聘教授张千帆和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中国知名女作家春桃分别进行了分享,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时事评论员、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光华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朱煦作为主持。
张千帆副理事长分享的主题是《实现教育公平与法治》。介绍了为什么高考有那么大压力:1在教育管制、计划办学模式下,大学招收学生能力有限,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实际相当匮乏;2 考试的压力与办学机构的水平紧密相连,教育水平不平等。一旦教育平等化,学校选择更多,考试压力会更小。但国家将高校分三六九等,985,211深化了表面的歧视,增大了教育水平的差距,缩小了选择空间。解决教育需求与教育资源不平等的方案:1优质学校扩招(本科生)中国研究质量被稀释的原因可能是研究生扩招,而不是本科生被扩招,清北招收学生的数量没能履行;2取消各种教育不平等,985/211。取消各种课题,把课题经费平等地分拨给教师(工资)。靠人民自主维护权利。3 教育放开,对国际开放,如引入欧美过剩的高校资源。
春桃理事分享的主题是《农村义务教育的调查与思考》。介绍了十几年前便跟踪中国基础教育(地级市以下),前几年开始调查留守儿童教育。主要讲解近几年调查采访感受:1农村孩子与父母分离,父母疏于引导孩子 孩子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2学校分数、排名、高考压力;师资匮乏。举例了2000年,热血青年北大毕业生殷永纯&河北理工大学赵志雄&杨华跑到安徽利辛办了一所民办学校失败的案例,总结失败原因:1 国家不批准资金(不能公募资金);2 有学籍的学校要验收(学校要有跑道);3 地处三县交界,贫穷;4 收容的是辍学少年,比较难教;5 与公立老师教育理念不合;6 自身问题:缺乏合作精神与化解矛盾的能力,遇到困难就退缩,对当地老师不够尊重(让志愿者出洋相)。呼吁更多优秀的青年大学生,尤其是哥大教育学院的精英大学生关注中国的农村教育。
朱煦理事主持点评和问答,回应补充了重庆重庆彭水县由教育局把乡村学校的中心校食堂统一起来每个学校给10万(至少管十年) 改造厨具 把农村学校食品安全问题解决很彻底,可做的事情有很多,做好的事情也有很多。倡议我们需要一同把农村教育拼图拼起。反对教育资源平均化,问中国需要怎样的资源才能平均?美国也有社区大学,德国也有人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就放弃读大学了。教育资源平均这一问题关乎国民对于教育的理解,关乎对于教育紧缺性心理的修正。事实上中国有一二百所的高校还是不错的。我们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应当补充上进程性的教育变化。如北京这几年生源逐渐均衡,以前学生分数80-100,现在学生分数10-100。
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中华教育改进社副理事长、陈鹤琴外孙柯小卫分别进行主题演讲,NOBO无界公益艺术教育创始人、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校友燕柏彤和香港幼儿园园长Daisy参与了嘉宾交流环节,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时事评论员、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光华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朱煦作为主持。
储朝晖理事长分享的主题是《陈鹤琴视野中的儿童生活及其对当下儿童教育的启示》,介绍了鹤琴先生,中国教育改进社初创者之一,哥大校友,陶行知好友。介绍陈鹤琴教育理论,活教育Living education 生活过程中的教育,其研究基础是1920年将长子作为实验与研究儿童心理的对象。活教材主张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寻找活素材,让儿童在与自然和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和知识。活教育的方法和原则是“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教学过程是一实验与观察,二是阅读与参考,三发表与创作,四批评与研讨。提出生活是活教育的平台,生活在陈鹤琴的教育视野里有极高的地位,极其广泛、重要的作用,倡导生活化的教育。
1 从心理学出发研究儿童教育,寻求教育的出发点,当心理学进入教育学,在某种意义上教育才具备科学性;2著作《儿童心理之研究》、《家庭教育》;3 创办第一个实验性幼儿园(南京鼓楼幼稚园)。介绍了陈鹤琴先生的教育经历,从小六年私塾,后在兰芳中学接受启蒙(现杭州二中),受到宗教思想影响;在清华上三年预科,在清华读过的三本书《天路历程》、《汤姆叔叔的小屋》、《富兰克林自传》树立了早期教育志向:教育救国;曾改路去霍普金斯当医生治病救人,在科学系接受训练(挤牛奶、养蜜蜂……),再到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读研究生,本想继续读博想做各民族智力的比较,但签证到期,应东南大学郭秉文邀约回国。陈鹤琴提出了“活教育”目标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做世界人;做现代中国人具备的条件是健康的身体、建设与创造的能力、服务的精神、合作的态度与世界的眼光
最后在嘉宾、主持人与现场听众氛围热烈的问答互动中,本场专题论坛结束,哥大全球中心进行在线万人次观众观看。
7月22日上午9点半,第四场专题为“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对中国教育及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启发”。
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国际事务办公室主任波西娅·威廉姆斯博士做致辞,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驻美大使馆原教育处二秘王晓阳博士分别做主题演讲。西安欧亚学院董事长,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胡建波博士做嘉宾互动环节主持。
波西娅·威廉姆斯博士介绍一个世纪以前,有一位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的博士在他的博士论文中写道:“关于历史发展和教育结构的改革”作为他的博士论文,这位年轻的男士就是中国江苏的郭秉文先生。这位年轻的男士就是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研究生,也是中国第一位教育家。郭秉文先生是中国东南大学的第一任校长,他将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的教育模式引入到教育中,最后他请这些教育家到中国演讲,他同时还是一群中国优秀留学生中的一员。今天不仅是哥大优秀校友聚集在一起讨论教育行业中重要的那些问题,同时也让哥大教育研究院的传统在中国继续处于领先地位。
储朝晖理事长介绍了进社与哥伦比亚大学的关系。关于建设一流大学认为最关键的有两个问题:一个是谁来建,第二个目标是什么。接下来另外一个概念是,“一流”的概念怎么界定,“一流”本身认为是学术卓越的专业的认同,政府界定与专业认定是存在差异的。
王晓阳教授分享的主题是《孔子与杜威教育思想之比较及其对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启示》,介绍孔子目标明确论和杜威目标开放论的比较,再提到美国的一流大学,更多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自主发展,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与层次的,而中国的一流大学而是规划出来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多种类型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体系构建,需要一定程度的目标开放与动态调整。
在嘉宾互动环节,三位嘉宾交流了民办大学的情况,回应了现场多位听众的问答,最后会议在哥大全球中心负责人致辞下落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2024-10-27 邛崃职教示范引领 建设职教新高地
- 2024-10-27 我校召开特色骨干学科建设工作部署会议
- 2024-10-27 最新!衡水市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工作方案
- 2024-10-27 抓龙头 夯基础我校召开校级骨干专业建设启动会
- 2024-10-27 岳阳市教育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岳阳市职业教育特色专业体系建设规划(2015-201